长子县残疾人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长子县现有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口近3000人,其他各类残疾人近万人,绝大部分居住在农村,重度残疾人中90%是贫困家庭、其他各类残疾人中60%是贫困家庭,残疾成为致贫的重要原因,残疾人服务也成为我县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我们在在工作中发现残疾人服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有:
  一是办理残疾人证服务不够人性化。残疾人证是残疾人享受国家政策和各项服务的重要凭证。然而,重度残疾人要办理申领残疾人证手续十分不方便,导致部分人多年来一直没有办证。比如,石哲镇横水村位于长子县西南角,地处偏僻,全程都是山路,到县城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县残联工作人员来到横水村时发现,部分残疾人因出行不便而没有办理残疾人证。这些问题说明了在残疾人服务工作中高估了服务对象的行动力,没能从残疾人实际需求出发考虑问题,不够人性化。
  二是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存在盲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主要是以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厨房、厕所、洗漱间等基础设施为重点进行改造或更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主要依据残疾等级识别改造对象,忽视了残疾程度轻但有实际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同时,无障碍改造注重一次性改造,忽视了后续的维修等服务,一旦设施损毁,往往被弃而不用,导致严重浪费。
  三是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帮扶针对性不足。贫困残疾人是最需要帮扶的群体,因残致贫的家庭具有长期性和连带性。有残疾人的贫困家庭,一方面支出多、劳动力被牵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残疾往往导致婚姻问题、歧视现象,导致部分残疾人自暴自弃,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我县积极开展了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但由于对残疾人心理和从业意愿了解不够深入,培训或助残项目未体现出针对性,导致增强残疾人脱贫积极性作用不明显。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以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助力打赢助残扶贫攻坚战。
  一是继续推行“下乡办证,服务上门”工作方法。针对残疾人行动不便和经济困难情况较多的特征,县残联要优化服务流程,采取下乡办证、补贴等形式解决残疾人因办理残疾人证产生额外支出的问题。特别是,坚持并完善县残联工作人员协同定点医院医生为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办证的便民举措,使行动不便的贫困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领到残疾人证。
  二是持续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注重无障碍改造项目的质量与针对性。关注改造覆盖和后续维护两个盲区,探索残联、乡镇联合动态巡查。一是筛选改造对象,优先考虑建档立卡重度肢体、视力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和孤残一体家庭;二是按照“标准化、个性化、人性化”要求,实行“一户一策”的个性化设计,着重对其厨房、厕所、卧室等部位进行改造,包括改门、改坡、改灶、改水、改电、平整地面、安装坐便器和扶手等方面,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同时,可适当提高改造标准,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家庭康复条件,结合精准康复指导项目,提升重度残疾人康复效果;三是完善后续维护工作,通过动态回访和组建维护工作队伍,跟踪服务,提高设施利用率。
  三是立足残疾人家庭实际困难、残疾人心理特点,打赢助残扶贫攻坚战。一是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可分类培训,比如:对腿脚不好但上肢正常、听力残疾人开展手工艺品制作或电商培训。 二是利用好各级助残扶贫资金。根据残疾人需求,对有基本产业、有劳动能力、有脱贫意向的贫困户争取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款;积极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可以结合我县实际,将有条件的广胜麦秆画、可灵山泉水创建残疾人就业基地,争取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

来源:长治市长子县残联 原峰